close

最近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小小的瓶頸,通常在工作時,不管是做便利商店或是水煎包,一個店員或業務員在顧客問起產品時,通常直覺都是介紹自己認為好的。
自己認同產品的同時才會去推薦給其他人,這似乎是個亙古不變的定律。但是在走進一個學無止盡的行業裡時,怎樣幫顧客規劃好切合他能力所能負擔的商品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當自己從一張什麼都不懂的白紙進而吸收新知和新的不同的觀念的同時,難免會碰到和自身想法和觀念相衝突的事情,再者隨著時代不斷的向前而行,許多的事物也得隨時更新調整以符合時代潮流。
在現今金融海嘯經濟慘遭滑鐵盧過後正面臨整頓的現在,怎樣的商品能夠幫客戶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又是個很大的課題。(死)
每個人選擇他的行業去工作背後都一定有自己的理由,這點是肯定的,而我自己深信著這一點。
不過大概是現在正處於瓶頸期的緣故吧,總是思想處在於自己很盲目但他人卻很清醒的局面。也許是我自己考慮的太多顧慮的太多,偶爾騎著車子在拜訪客戶的路途上會忍不住胡思亂想。
(雖然事後總是會發現自己只是又幫自己劃下了一道禁止穿越線OTL)

以我個人來說,我是認同自己的公司及自家公司的產品的,這點我有絕對自信。雖然因為過去並不常與人交流,在許多應對進退上可能不是非常圓融或反應靈敏(但自認為個人已經有在進步哩!),甚至偶爾會覺得自己有非常要不得的職業病OTL...
(要知道,每天算保費跟理賠金的人只會覺得自己賺錢的速度追不上錢飛掉的速度,甚至剛出社會就會開始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擔憂||||)
以前的人是「生、老、病、死」,現代的人則是「生、病、老、死」,隨著科技進步,醫學越來越發達,人類也越來越長命。
過去尚還年幼,還在非常青澀(白目國中生)時期總會說自己要在很年輕的時候美美的去死(就說了那是白目國中生時期),現在則是不要活太長,也不要死太早就好...所以當看著現代國人平均壽命男人有七十八,女人甚至有八十二時就超級吐血。

大概是出了社會之後的感慨,在這種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想要認真的存個幾文錢都會覺得困難莫名。銀行郵局那些個0.x的利率看了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滅),相對的發現家裡重擔壓在自己身上後,無力感就慢慢湧現了,還會變得特別怕自己一個人拖垮全家人。
做這樣的工作接觸許多不同類型的人,又經常在送理賠件,慢慢的就會開始害怕生病之後死不了的醫療開銷,更不要去算一個人住院會花掉家裡多少經濟成本了(掩面)。
沒經歷過的人也許無法感同深受,但大概是因為自己家裡面發生過,所以特別了解兄弟姐妹可以為了錢翻臉這種世界黑暗面吧。
因為,這是現實的一環,而每一個人的境遇不一樣。我會以此為借鏡來時時警惕自己,所以在我自己的責任未了之前,我還挺怕要死死不了的(殺小)。

很多人避談保險,甚至對保險這東西有種痛惡深絕的觀念──我遇過,我了解,因為我也曾是這樣的人。
但是這個世界最現實的地方是,即使一堆人說保險不好不好、如何如何的,到最後發生問題,最實際的一句話還是問:「你保險保多少?」,這是個人自己認為人類最悲哀的地方(汗)。
何況即使再不願意,還是有保險是一定會被強迫得繳錢的──社會保險、健保和汽機車強制險。

開始跑業務後經常有機會到客戶家吃免錢飯和下午茶,偶爾會問:「為什麼X姐姐買了這麼多儲蓄型的保單卻一張醫療都不買?」
常常有人會回:「總覺得繳醫療像是把錢拿去填大海,沒用到錢又拿不回來。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健康啊,哪會生什麼大病,要用到的機會也不多。儲蓄型就是存錢啊,我幫小孩存學費有什麼不好?」
其實這樣說也沒錯,在某方面我甚至認同這樣的論點,但是我這個家人住過院開過刀的就比較不會這麼想就是。
這是個人思想問題,我個人比較求安逸,喜歡先有保障,然後有剩餘的錢再轉儲蓄和投資。
因為家裡面有借鏡,所以自己會去思考自己往後想過的生活和不想過的生活。
由於我自個兒是獨身主義,除了養老母和規劃領養一個小朋友外,生活可以簡單就好──但這些建立在我即使生病也不要麻煩到家人的前題上。
畢竟我自己覺得,如果我把錢都拿去儲蓄,但萬一哪天我需要醫藥費,那些儲蓄最後還是會消失;再衰一點,萬一是什麼比較重大的疾病之類的,那些錢也差不多空了還要想辦法籌錢...
一個人不管是生病或是意外要到醫院住一陣子,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多少都會影響到家中的經濟收入啦。或多或少的問題罷了。
再加上我個人在潛意識中是個不喜歡麻煩旁人的人,也不想造成家人負擔,所以自己會認為醫療和長期看護很重要。最少我擁有醫療保障和長期看護的保障,我不用煩惱自己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我會覺得自己比較有自尊,雖然這在我真的遇到這些錢之前我必須先支付一些代價,但我不必去擔心我往後需要使用到的那一刻。
何況現在的保險其實很進步,新出來用不到可以領回的醫療險,在現在這個世道,也已經在開始推陳出新了。

但我個人的掙扎便在這裡。
保險人不避諱說,保險其實是個很滑溜奸詐的東西,你支付他代價,它給你在某一方面的保障,但不會是全部一筆代價就讓你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所以會發生一年保費可能繳好十來萬,發生意外卻一點都沒理賠的情況(掩面)。
現在的保險很進步,而且包羅萬象幾乎無所不包,好比投資基金、儲蓄、死亡、年金、房貸、醫療等等,但卻永遠有人會認為「我有保險就一定會賠」的觀念,可是事實是,即使買再多的儲蓄險,只要我條款裡沒有說保險公司必須要負擔醫藥費,那麼即使嚴重到得住加護病房也依然不會理賠。(所以剛接區域到客戶家裡有時都會被轟出來|||)

再來就是終身醫療跟附約醫療的迷思。

終身醫療故名思義就是─我在某一個約定的期間內繳一筆錢,這個約定的金額繳滿之後,那麼保險公司就要保障我活著到死亡這段時間的醫療負擔。(通常是住院、急診etc)比如我一年繳一萬元在終身醫療險裡,我總共得繳二十期,那麼在我被保險公司同意承保我後繳費到我九十九歲或身故這段期間內所發生的所有住院醫療開銷,保險公司都要幫我負擔。
(但僅限「非自願性住院」,自己醫生判斷並沒有到住院地步卻自己跟醫生要求住院的,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通常保費較高。(現在有用不到會退還保費的商品)

附約醫療則是─我購買一個保險主契約,有可能是壽險(俗稱死亡險)、健康險、儲蓄險等,附加在這些主契約後面的「一年一約制」醫療險。通常每五年會調漲一次保險費,而最高只能續保到70或75歲。(舊型的大多到70歲,現在這些後來出的則幾乎都是到75歲,通常超過60歲以後保費會破萬是正常現象,不要認為業務員坑你錢)意思就是附約的醫療險只要75歲過後就完全沒醫療保障,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保費較為低廉。(不管用不用得到都不退還保費)

一般而言,聽到這樣的解釋大部份的人都會說:「那當然是終身醫療好啊!」
實在話,一個健康的人即使他一輩子都沒什麼大病痛,但身體的零件一定會老化,這是絕對的。
人老毛病就多,雖然以前大多會認為多數人大約都是60歲以後就開始慢慢有些問題,75歲以後沒保障而且保費又會漲太划不來了。
但世界上許許多多,不管是大事小事,總都要再三考量的。
保險公司基本上不太做虧本生意,每一張保單的設計都經過精算部門嚴密計算,沒所謂「一張保單面面俱到」這回事。所以終身醫療固然有它的好處(一張保單保終身,保費不漲,老年醫療不用愁),但附約醫療卻可以用差不多的錢買到更高的保障。
比如我一萬元買終身醫療可能只能買到醫療一個單位,而其他保障卻只能再加費另外購買;附約醫療就不用了,相同的一萬元在這張契約中,我可能可以買到兩單位的醫療和意外險。這樣兩相比較下,短期申請保險給付,附約的理賠部份是可以比終身型醫療要高上一至二倍的,而且還額外有另外的保障(重點是附約型短期內較為便宜)。
另外,兩者的差異又在於,終身醫療的手術理賠少到會被人丟雞蛋,附約型的醫療理賠優勢就出來了,附約的手術理賠通常會較終身醫療來得高。(要想想三千元和四萬元的差異在哪?)

這是個設計產品建議的盲點,我還得繼續想要怎麼去克服他OT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ninr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